单反相机控制曝光三要素

一、曝光模型:

所谓曝光是指光线在感光介质上形成影像的过程。通常有这样一个比拟:
假设:
感光介质是一个杯子,
镜头是一个酒瓶子,
光圈是酒瓶子的出口口径(不严格,但便于理解),
酒瓶子里的水相当于光线,
快门是酒瓶子往杯子里倒水的时间,
ISO是杯子的体积(ISO越低,杯子越大)。

那么,曝光就是酒瓶子往杯子里倒水的过程。杯子正好倒满则正确曝光,杯子不满表示欠曝;杯子溢出表示过曝。
理解了以上这个模型,则曝光三要素就很好理解了。

二、曝光三要素:光圈、快门、ISO(这三个因素决定了曝光量,或者说,已知任意两个参数,可以唯一确定另外一个)

1、光圈:即常说的f1.4  f2.8  f4  f5.6  f8  f11  f16  f22  f32;这每一级表示差一档曝光量,也就是说,f2比f1.4小一档。可以看出,一档曝光量对应的光圈相差1.4倍,为什么?

它实际是个比值。光圈=镜头焦距/通光孔径。(所以,老镜头上的标识多为1:1.4)也就是说,以标头为例,50mm f2,此时的实际通光孔径为25mm。

理解了这个就能明白为啥相差一档曝光,光圈差1.4倍。(因为既然这个比值跟孔径相关,而光线通过量显然跟横截面积成正比,而面积跟直径的平方成正比。)
     

理解了这个也能明白为啥长焦大光圈镜头那么贵。以200mmF2的镜头为例,在最大光圈下,他的通光孔径为100mm,所以,他的前端镜片不得小于100mm;而50mmF1.4的镜头,其最大光圈下的通光孔径仅为50/1.4=35mm。所以,你看到的长焦大光圈镜头通常会比较粗,而由于镜片比较大,自然重量也很客观,随之而来的镜头伺服系统即要精确又要迅速驱动,价格自然不菲(当然,这只是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)

也能明白为啥有浮动光圈的镜头,比如18-35/f3.5-5.6。为啥是3.5-5.6?(在18端设置为最大光圈f3.5,可是一变焦,光圈自己就变了?)明白了么,这是节省成本的一种办法。因为恒定光圈的的变焦镜头,比如70-200/f2.8的镜头,在70端,最大光圈下的孔径是25mm,200端最大光圈下的孔径是71mm。为了获得恒定的f2.8光圈,整个变焦行程中,前段镜片必须紧着长焦端考虑。所以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

光圈的主作用是:景深(控制朦胧的范围和程度,是成色块还是正好可以意会出内容;清晰的范围) 副作用是会影响快门速度。

2、快门速度:用时间表示。30s,15s,8s,4s,2s,1s,1/2   1/4   1/8   1/15   1/30   1/60    1/125    1/250    1/500   1/1000    1/2000.......

同样相邻的快门速度相差一档曝光量。很明显,数值上相差一倍。

快门的主作用是:凝固(是清晰还是重影,最重要的概念是安全快门---详见如何拍摄清晰的照片)副作用是:影响光圈的大小。

3、ISO感光度:国标表示ISO100   200    400   800   1600   3200   6400....

同样相邻的ISO相差一档曝光量。很明显,数值上成2的级数。

ISO的主作用作用是可以使用更快/慢的快门速度或更小/大的光圈

副作用是噪点。ISO越大噪点越明显,画质越差;但ISO提高可以使用小光圈或提高快门速度,有利于摄影师意图的实现。

小问题:假设测光表给出的曝光组合是ISO100+F4+1/125,那么我想要一个大景深(镜头最小光圈为f16)的效果同时安全快门速度不低于1/60s,曝光组合应该是多少?(答案在2楼)

那么这三个要素在实际拍摄中根据什么选定呢?

4、一般的程序:

1)、拍摄前,先确定ISO值。此值在拍摄中尽可能不再发生变化。调整的依据是:快门必须达到安全快门速度以上+最低的ISO值

2)、根据题材确定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;

   如果是静态主体,一般可选光圈优先;

   如果是动态主体,一般可选速度优先;

3)、根据需要的景深确定光圈,限制条件是安全快门速度;

4)、根据主题的运动速度确定快门速度,限制条件是镜头本身最大光圈;实在不行,只能提升ISO值

发表评论

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!